20世纪八十年代初,团中央首次号召全国大学生在暑期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随后逐步在各个高校展开,时至今日已成为各大高校锻炼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一种重要的常规性活动,也是考核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怀着对社会的感恩之心,0638太阳集团烽火井冈山志愿宣讲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员开展了“传承井冈山精神”主题志愿宣讲活动。
其中,团队成员姚莹在本次烽火井冈山志愿宣讲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感悟道:
在风雨如磐、血雨腥风的岁月里,在中国革命危急的紧要关头,以毛泽东、朱德等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先后引兵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征程。
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其所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指引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为我们党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井冈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过程中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着被敌人瓦解和消灭的严重危机。面对这种危机,要不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成为了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在极端紧急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发动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等一系列武装起义。但是这种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大都遭受了严重挫折。选择一条什么样的道路才能将革命引向胜利呢?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难题。在风雨如磐、血雨腥风的岁月里,在中国革命危急的紧要关头,以毛泽东、朱德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从中国实际出发,先后引兵井冈山,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崭新革命道路,书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篇,开启了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光辉征程,培育了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坚信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光明前景,经受住了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用实践诠释了井冈山斗争的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
井冈山光辉的斗争实践,生动诠释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其所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所孕育的井冈山精神,指引着中国革命一步步迈向成功,为我们党积累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和驻赣部队,首站就是井冈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斗争的伟大实践,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抉择、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成长具有关键意义。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
2019年5月,在江西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精神和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铸就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革命精神。这些伟大革命精神跨越时空、永不过时,是砥砺我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不竭精神动力”;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到以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并教育全党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
新时代弘扬井冈山精神,就是要求我们增强宗旨意识,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评价一切工作的根本准。要深入分析研究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注重运用新经验、探索新方法,努力提高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能力和水平。
如今的井冈山,已经从地处偏僻、山高路远,“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到万担,蝶变为“红色引领、绿色崛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美丽山城,正着力打造成老区振兴示范和社会治理标杆。
当年红军烈士们为之奋斗牺牲的愿景,在这里一步步变成现实。新征程上,我们要牢记“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井冈山精神,在新征程上继续弘扬井冈山精神,“不唱高调,不讲空话,实打实做”,始终承载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劈波斩浪、勇往直前!
